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母亲节】妈妈纳的布鞋!

    信息发布者:yongwugege
    2017-05-14 12:29:15    来源:IN定西   转载
    30岁以上的定西人,大多数都穿过母亲、嫂嫂、姐姐或长辈们纳的布鞋。


    这是一双白底黑面的布鞋,白底——是妈妈纳的千层底,黑面——是条绒鞋面。女娃的鞋面,也可能是有花花的。这双鞋透气、吸汗、柔软、轻便、环保。就像歌曲《中国娃》中唱的一样:“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,站得稳啊走得正,踏踏实实闯天下!”



    这双鞋,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一双鞋。


    布鞋是定西农村孩子小时候穿得最多的鞋了,偶尔也穿那种廉价的球鞋。定西地区气候干燥,除了下雨天,平时路面几乎没有积水,很适合穿布鞋。漫长的早春和严冬,我们穿加厚棉鞋御寒挡风,夏秋二季天气温和,温差不是很大,则穿单薄的布鞋。

    那时定西农村的女子,从会用针线开始,就开始学做鞋。在她们出嫁的时候,是先要给婆家的大姑小姨,舅舅叔叔的每人做一双布鞋的,布鞋做的好坏就是你这个新媳妇给婆家人的第一个印象。在农闲时节,随处可见凑在一起,一边拉着家常,一边飞针引线纳鞋的妇女。间或看见她们拿针在发间蹭两下,据说是沾点头油,针就好使了。或者手指头被针扎了一下,用嘴吮吸一下,依旧继续忙活着针线。多数女性长辈疼爱小辈的方式,就是为他们赠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,有些还另加一双花色精美的鞋垫。

    每年冬日,母亲都要“抹褙(音:[bèi]。把布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:裱~。袼~(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,多用来制布鞋。“褙”读轻声。定西方言中,读[qiě])子”,就是将收集的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拆洗干净,拿出少许面粉,放在盆里,加上水,在炉子上用慢火熬成面浆(称打浆子),然后一层净布、一层面浆,粘贴在门板或者外墙上,大约要粘贴七、八层,等布条全部干透了,再揭下来,在土炕的席子底下存放一段时间,把卷曲压平,最后卷起、捆好放在柜子里。

    褙子抹好了,就得拧麻绳。纳鞋底一定要用麻绳,纳出的鞋子才结实又耐磨。通过拧车,将麻yán一根根、陆陆续续掺在一起,拧成一根细细的麻绳。麻绳不能太细,也不能太粗。因为拧成的麻绳还不能用,还要两头连起来,再用拧车拧一次,才成一条真正能用的纳鞋绳。

    到了晚上,忙完了地里屋里的活儿,母亲便拿出一张张鞋样,在熟睡中的我们的脚上比画后,在上面划上一个一个的轮廓,然后将珍藏的“褙子”拿出来,按照新画的鞋样,用剪刀一一剪下,差不多十张叠在一起,就成了一只鞋底的原样了。

    每当空闲下来的时候,母亲便取出剪好的鞋底,手指套上顶针,拿着针线伴着我们读书写字的煤油灯光或月光认真、细心、耐心地纳着鞋底。为了消除我们的瞌睡,母亲一边做鞋一边给我们讲一些古今,大多是因果报应,行善积德之类的故事。偶尔瞥见母亲的手指缠满了布条,那是让顶针刺破、穿线拉麻线时划破的。看到母亲指尖、指头红肿,很是心疼,心中暗想,将来长大了,一定要对母亲好。



    新做的鞋,肯定紧,会夹脚,妈妈就会用下面这玩意(真心不知道叫什么)塞到鞋里头(也有装麦子的,浇湿后会膨胀),把鞋撑大后,穿起来便会非常合脚和舒服了。

    大约在90年代初的时候,布鞋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,现在很少见到穿布鞋的人了,偶见穿布鞋的人,所穿布鞋也都是机制的“烧脚”的塑料底。


    当下的年轻人,已经鲜有知道如何作布鞋及穿布鞋的感受了,而且,随着日子变化,人们脚上鞋的质地和价格越来越高。


    现在的我们,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穿过真正的千层底白毛边布鞋了。一双双的布鞋陪伴我们渡过了最为难忘、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,穿着布鞋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土山,一起拾麦穗,一起在打麦场学着骑自行车……一双双的布鞋让我们的记忆温暖而快乐!那缝在密密的针针线线间亲人的爱,一直温暖着我们漂泊日久而倍感疲惫的脚板。如今合脚养脚、针脚细密的布鞋,只能存活在记忆之中了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