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定西第一个骑自行车的小脚女人

    信息发布者:yongwugege
    2017-05-25 09:53:03   转载

    在政治、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的定西,到了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自行车才传入。当时中国还没有生产自行车,自行车都是从英国、日本进口的名牌洋车,像“皇冠”(定西人叫“僧帽”)、“菲力普”、“菊花”等,十分稀奇。

    随着自行车在定西街头的出现,相应出现了自行车修理铺。这第一家自行车修理铺的掌柜(今天人称老板),是河南人张志甫,他要算定西修理自行车的鼻祖了。张志甫租赁了“裕元亨”在永定桥西端、东门口坐东向西的三间铺面,父子三人在定西做起了买卖和修理自行车的营生。实际上拥有自行车的人家,到了1949年为数还不多,全县城不超过20多辆自行车。这种车轻便、快速、省力,在当时来说是商贩们用来赶集、出门办事的理想交通工具。我所见过的有这种洋玩意的人家,除了“厚致富”、“天成福”等几家大商号外,还有西医大夫孙郁泰、陆巨川等。到了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左右,一些做商行的人才慢慢地有了自行车,譬如贩卖布匹的祁全仁、谢得勇,从事烟草贩卖的姚俊,座商如“存兴泰”、“春和隆”、“长裕和”等商号。普通的小商小贩赶集、摆摊,起早贪黑只能推着木制的推车儿(独轮车)上路。住在远离城镇的乡间富裕农户,进城跟集(到市场上交易),多以骡马和驴子代步。那时候谁家有一匹好的“走骡”,大家会十分羡慕的。骑自行车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那是非份之想。就象今天工薪阶层的人,要想买得起一辆桑塔纳(SANTANA)小轿车一样。自行车的消费,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时髦的享受,男人享受不到的东西女人就更别想!


    在定西小北街拐弯处(今地区财政处隔壁)有一座小庙,叫做“娘娘楼”(娘娘楼供着旧时代妇女求子问神的九天玄女娘娘)。娘娘楼后面,有一个小池塘,定西人叫“涝坝”。不要小看这个小池塘,它是定西过去的八景之一“西湖夜月”的所在之处。“西湖夜月”多么好听,虽然名实难符,但据说旧时筑城非得有八大景点,这是每座城池必备的基本条件。


    娘娘楼隔壁住着一位叫胡建伯的男子,原为民国县政府一名警察,染上吸食鸦片的嗜好后,放弃了警察的职业,并办了一家小店铺,由于不善经营,小店铺好景不长,便倒闭了。这位胡建伯又开起了磨坊,以给人磨面为生。解放前的人过生活,绝不像今天的人们,随便去粮店可以买上一袋面粉,带回家中蒸馍做饭。那时候的人,首先要在逢集日去斗行(经销粮食的店铺)买上粮食,然后在家中簸净,用清水搅拌好后,方可进磨坊磨成面粉。要把一斗麦子(150斤)磨成面粉,往往得花上一个上午的功夫。磨面是一种十分劳苦的工作,一个吸食鸦片的人,要干好这种营生实在困难,干了一些时日,磨坊又开不下去了。这位胡建伯先生已再无业可择了。面对着丈夫做生意接连失败的困境,胡建伯的妻子康卿姗没有失望,她走出了家庭,进入了社会。这时已经到了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。定西骑着自行车上兰州、走平凉的男人不少了,康氏选择了贩猪贩羊的行当。


    贩猪贩羊即使对一个男人来说也相当辛苦,对一个女人,其难度可想而知了。


    她卖掉了推磨的驴和磨,凑足了钱,买了一辆自行车,因为她从自行车上看到了赖以生存的希望。她开始学练骑自行车的本领,经过一段时间的滚、磨、跌、爬,她终于能骑上自行车上路了。


    在重男轻女的旧时代,一个女人,一个小脚女人,要骑着洋车在大街上抛头露面,自然会招来不少白眼。世俗的观念是可怕的,男人们投以鄙视的目光,认为这女人不守妇道;天性喜欢说三道四的女人们,在背后指指点点,真说不清谁碍了谁!


    这位康氏“不管风吹浪打”,亦然我行我素。一次出门上街,骑车到了东门口,赶上逢集(当时的市场在东门口)。由于驾驭自行车的功夫还不过硬,走路的人一撞,连人带车,倒在一家卖碗碟的摊儿上,撞碎了许多碗碟。一时招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,这些人报以幸灾乐祸的嘲弄的目光和嗤笑。可这位康氏,处变不惊,不慌不忙,翻起身来,扶正车子,清点了打碎的碗碟,按价做了赔偿。她的这一举动倒是惊呆了那些看她笑话的人们。从此以后,指责她的流言蜚语就少了。她跟人搭成帮,做起了往兰州贩运生猪的生意。


    有关康氏骑自行车的事,在社会上传为佳话的,要算她单骑上兰州的事了。有一次,生意场上一笔货款出了差错,有被骗走的危险,兰州传来消息,只有她亲自上兰州,才能说清楚事情的根由。为了挽回局面,她决定亲自骑车上兰州。


    那时候,一个女人单身骑车去兰州,可不容易。虽有公路,但不是今天的柏油路,更非车辆如飞的高速公路。当时的公路,可以说,就是一条车辆通行的便道,跟今天的乡级公路的状况相比宁差不好。何况关山遥远,道路崎岖,时有匪患。仅单程就有二百四十里地。


    这位女人未被困难吓倒。她骑车直下三十里铺,扶摇直上车道岭,穿云过雾走过景泉,乘风直下甘草店,越过猪嘴,独车盘旋走出燕儿湾,一口气越过拱星墩,直抵东稍门。如果有一位浪漫主义的画师,绘制一幅“三寸金莲踩飞车,转峰越岭踏征程”的美术作品,那该多么有趣!


    无论说长道短,她在金城追回了货款,带着满意的微笑和按捺不住的骄傲,回到了定西。就是这位小脚女人,在旧社会,当被生活所迫时,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。她走出封建社会的家门,进入了社会,创出了自己的事业。工商业公私合营后,她的女儿长大了,嫁人了,她告别了故乡,搬迁到了兰州,跟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。从此定西失去了她的身影,但有人提起她,总会想起她的这些事情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